三门峡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,是河南省西大门,1957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——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,现辖2县、2市、2区和3个功能区,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、常住人口203.8万,城镇化率58%,被誉为“黄河明珠、文化圣地、天鹅之城”。
三门峡是一座文化之城。这里历史悠久、文化厚重,是仰韶文化发现地,黄帝文化、老子文化、黄河文化发祥地,虢国文化和郭氏之姓的发源地,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铸鼎地、老子《道德经》的著经地、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、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的写就地,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——中流砥柱的所在地。2021年10月,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。“仰韶论坛”永久落户三门峡,“庙底沟之花”闪耀央视春晚。
三门峡是一座山水之城。三门峡因河而生、依河而建,“四面环山三面水、半城烟树半城田”。市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、占全省的29%,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、占全省的1/4。全市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,是黄河流域唯一全域“天然氧吧”城市。境内小秦岭主峰老鸦岔垴,海拔2413.8米,是河南省最高峰。域内湿地公园面积2.3万亩、水域1.3万亩,是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,每年冬季飞临越冬的白天鹅达1.6万只、占全国数量的2/3,被命名为“中国大天鹅之乡”。
三门峡是一座枢纽之城。这里区位独特、交通便利,位于郑州、西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,境内陇海铁路、郑西高铁、连霍高速、郑卢高速、栾卢高速、310国道贯穿东西,浩吉铁路、三洋铁路、运三铁路、三淅高速、渑垣高速、209国道横跨南北,形成“六纵六横”大交通格局,一小时内可到达的机场有2个,成为连接豫晋陕三省、北上南下、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。
三门峡是一座资源之城。这里资源富集、物华天宝,已发现矿产资源68种,51种探明储量的资源中,19种居全省前三位,其中7种储量全省第一,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、储量产能均居全国第2位。温泉资源分布面积达10.83平方公里,最高水温62℃,日出水6000吨,内含锂、钒、碘等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,可与法国维希矿泉、青岛崂山温泉相媲美,微量元素种类更多,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矿温泉,可洗浴、可饮用。苹果、食用菌等20种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,数量在全省领先。

三门峡是一座魅力之城。这里风光秀美、景色宜人,是“丝绸之路”经济带和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的重要节点,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,全市有4A级景区16个。境内有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,被称为“地平线下的古村落、民居史上的活化石”的陕州地坑院。仰韶遗址、刘少奇故居、三门峡大坝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IP。在悠久饮食文化的沉淀下,形成了灵宝肉夹馍、大营麻花、观音堂牛肉等一大批特色名优小吃。近年来,我们成功举办2023中国·三门峡横渡母亲河、2023三门峡沿黄国际自行车邀请赛、首届中国女子帆船赛等重大赛事,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,共同见证了黄河三门峡段的大美环境。